白白胖胖的米粒,Q中帶有甜味,咀嚼後化在嘴裡,即使沒有任何的醬料配菜,還是不能忘記那家鄉的味道。 
 
50年代好吃的飯。
「不要浪費一粒米,我們難得可以吃到白米飯,千萬不要浪費。米吃完了,明天開始就要吃地瓜煮湯了,別浪費呀。」
孩子們撿著桌上的飯粒,一顆也不浪費的放入口中,這一餐的白米飯在,而下一次吃到白米飯就不知道是何時了。
插秧、收成、曬穀、打穀、裝袋,一個步驟不能少,當年的「粒粒皆辛苦」讓人們珍惜所擁有的資源和糧食,一餐的白米飯溫飽就是天賜的寶物,即使只有醬油當作配菜也吃得津津有味。
50年代好吃的飯,是一種恩賜,是上天給予的。 
 
 
70年代好吃的飯。
承襲50年代的儉樸,70年代的經濟快速成長,民生物資蓬勃發展,人們對於吃開始有一點點的講求。
最獨特的醬汁製成的滷肉飯、濃稠在嘴裡化不開的燴飯、富有風土民情的便當,提供人們多種的口腹之慾選擇。
當時的社會,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想要吃的食物,白米飯還是眾人所愛的,因為他們還懷念著兒時的情境。
70年代好吃的飯,來自於家鄉的味道,那打拚不斷努力的成果。 
 
 
90年代好吃的飯。
國際化的生活環境,外來的資訊不斷流入國內市場,人們再也無法只滿足於還不錯的飲食,開始講求美味、養生、有機、健康。
飯不是唯一的選擇了,大多數的人慣於吃套餐、精緻化的美食、甜點蛋糕,正餐與點心配菜往往無法分辨。
現代農業機器如此發達的年代,收割變容易了,似乎讓人們也不再這麼的珍惜所擁有的白米飯。
「唉唷,我不喜歡吃飯,不要吃了。」小吃店、餐廳、飯館總有幾桌是被擱棄的飯。
那白米其實也想大喊:「以前的我可是風光的很!是人們捧在手上的寶貝!」
人們拋棄50年代的辛苦耕種努力,回憶70年代的金錢即可換來豐富餐食的日子,卻在90年代的社會消逝殆盡。 
 
一碗好吃的飯,對於現代的人來說,可能是一餐精緻的美食料理;對於遊子來說,是餐桌上與家人共同在餐桌上的快樂時光,一碗飯充滿了「家」的味道。 
 
人們都在追求古早味,其實,就是在找尋那不復見童年的味道。 
 
 
我最愛,回到家時,桌上有一鍋滷好的滷肉,有不油膩的瘦肉加上脆瓜和麵筋的香味,醬汁淋上顆顆飽滿的白米飯,那種色澤浸透的感覺,撲鼻的香味,總是令我垂涎三尺,不自覺得多吃一碗飯。 
 
一碗好吃的飯,是要跟親愛的人一起吃,才能感受到的「獨特氛圍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夢醒五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